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史记读书笔记1“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的悲歌,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在最后一刻选择乌江自刎之人,曾经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奔行于战场,曾经击垮强秦成为“霸主”,最后在乌江边却只有二十八骑兵,或许时间可以冲刷一切,而时间所流过的地方,便成了历史。
这是个抱有雄心的人,敢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少年,奔驰于沙场,到变成倍受人尊敬的项王,的确是个伟大的人物,但他却没有回眸身后血红的战场,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信念而选择的地方,多少亡灵将会飘泊的地方,多少失去至亲的人哭泣的地方。
大概,没的牺牲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将飘浮于血海之上的地狱命名为世界。战争之中,很多人都会成为这血海的一部分,也许项羽在“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之时并没有想过吧,他也会成为血海的一部分。在战场上,谁都没有对错,因为某一个目的、某一个信念的战斗,但是在杀了人之时,被杀人的亲人、挚友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就会产生新的战场。战争、战争的现实就是杀戮,项羽,也并没有想过敌人也是人吧,都拥有过重要之物的人吧。
杀戮得来的只是暂时的天下,只有虚伪的和平,天下也好,国家也好,只有爱与和平才能得到永远的天下,但是也并不是完全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已腐朽的地方,仍旧毫无反抗,逆来顺受的话,处境也只会更糟,那么能完全改变又可以避免流血的方法又是什么?时间正微笑了,它将继续前进。
但是杀戮并不是真正的项羽,“君王为人不忍”,范增对项庄这么说过。的确,项羽是豪爽的,“壮士!赐之厄酒”、“赐之彘肩”、“壮士、复能饮乎”,面对怒瞪自己的樊哙,项羽这么说道,没有恼怒,也没有骄傲,以一番豪情对待另一个豪义之士。
“天下匈匈者数岁者,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他对刘邦这么说过,他也具有怜悯之心,当初对于秦的反抗也不是因此而来的吗?但是一切又将建立在血海之上,这是旁观者的视角,当局者按照自己的正义而行动,但又何为正义?在实行这份正义之时,又有多少灵魂的消亡,但是这便是现实,想要得到什么,必须付出什么,即使得到的并不是所期待的,战争或许也只是一种对于自我正义的体现,但战争的现实依旧还是杀戮。
在项羽那颇有讽刺意味的那句“吾为汝德”中以自刎终结了一段战争,但又不缺乏一丝豪爽,然而他却注定认为“天亡我”,其实并不然,如果要说人生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自刎,是项羽自己选择的,那么,他后悔吗?我并不清楚。也许,在乌江边上正漂泊着一个壮士,一个曾经的霸王的影子,他抑是笑、抑是痛苦,只是一直漂泊着,他的名字叫“历史”,他还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不同的地方,不仅是在这乌江的边岸上,他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每一天,默默地记叙着什么,默默地陪伴我们。
史记读书笔记2最近正在阅读《史记》,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其作者的司马迁更是因其而铭刻于青史。
还记得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宏愿:“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于历史,各家评说不一,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读《史记》一书,它确是司马迁历尽心血而成的一家之言,但却总觉得它遵循了先秦历史传记的原则:“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读司马迁之《史记》里的人物传记,始终可以看到这一为人立传的原则。
自从五四运动之后,我们离我们民族的本源渐行渐远,总有人说我们是没有根的一代。是啊,西学东渐之后,我们接受着西方的思想与文化,我们抛弃了太多属于我们民族本源的东西。我们被束缚在这近百年的小小的传统里,遗忘了我们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我们已找不到去哪里扎根。
华夏大地之广阔,我们生根于其上。而负载着华夏大地的,正是民族与文化。然而在这广阔的的大地上,却被西来的黄土覆盖,不去挖掘,便不会找到我们民族的生根的土壤。乍看之下,我们以为表面的那层黄土便是我们生根的土壤。
近百年由西方提出的寻求真实的历史,还历史以真实,我开始去以一个有欲望、会犯错的普通人的模板去分析历史人物,然后觉得所谓的中国的史书不过是为帝王将相宣扬功绩的统治工具而已,觉得所谓历史不过是由胜利者撰写的谎言而已,觉得在专制的王朝里留下来的不过是一部语言精美的小说而已。
然而现在想想,自汉以后,历史选择了儒家,作为儒家至圣的孔子,其推崇的正是立德、立言、立功这三不朽,写史以此为原则本是理所应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书的用处在于以史为鉴,以“三不朽”为原则写出的史书,不正是可以将此用处发挥得更好吗?不是更加可以警示世人,培养仁人志士吗?
然而困于这百年来的对于历史的观点,对于史书,对于《史记》做出了如此误会。
追寻历史的真实没有错,但是我们观阅历史的原则不正是以那时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解读吗?然而囿于追求真实历史,却将这一原则视为无物,也是实所不当。
今读《史记》,得出这一体会,也许是最大的收获了。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相信以后然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史记读书笔记3(一)、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秦始皇巡视会稽,在渡过钱塘江之际,项梁和项羽一块前去观看。项羽说:“我可以取代那个人!”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这是会灭族的!”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曾经去咸阳服徭役,(秦始皇出行)允许百姓观看,刘邦看到秦始皇,感慨万千:“啊,大丈夫理应是这个样子。”
(二)、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又过了好几天,项羽率军向西挺进,屠戮了整个咸阳城,杀掉了向他投降的子婴,烧掉了秦朝的宫殿,这场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并席卷了秦朝所有的财宝和妇女,做完这些,准备向东撤离。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许掳掠,这使得秦地的人们高兴不已,趁秦军在松懈之际,刘邦率军大败秦军。
(三)、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笑着说:“既然上天要亡我,我渡江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当初,我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现在他们没一个人活着回故乡,纵然是江东父老可怜我,拥护我为王,我又以怎样的脸面去见他们?就算他们不说什么,我自己就能安心吗?”
……此处隐藏8566个字……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另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史记》仿佛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饿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史记》仿佛让我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读书笔记13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司马迁《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人善于从中挖掘经验和长处,以便借鉴和学习。历史是一为和爱又不是为威严的老人,他的口袋里装着无数无价的珍宝,那是智慧和思想的产物,了得到这些珍宝就必须翻开历史的长卷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
这本司马迁《史记》是 已经译成白话文的。原著是司马迁,对于历史,我兴趣不浓,对于此书,我却一改往日,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虽然是译文,但里面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故事繁多,古典成语还是让我读起来颇费劲的,但越读你就越感到,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从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创建者——黄帝,他使中国从野蛮的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后才出现了“尧”“舜”“禹”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的动人故事。在这部画卷上我了解了从商国到春秋战,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漫长的历史,每个细节,司马迁竟写的如此详细,真让我最佩服。我不国禁对司马迁肃然起敬,这么一部巨作,没有一点文动底,没有对祖国历史的负责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一部千秋不朽的巨著的。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我从这本书里获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语古典。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让我了解了蔺相如的历史故事。读了此书我还知道了“一鸣惊人”“指鹿为马”“管鲍之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些成语的来源,司马迁《史记》也更详细的记载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司马迁《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在这部巨作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音乐的起源,也知道了音乐能与天地相和,音乐能与国家安定想和,音乐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这时我联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的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中国音乐能让人惊叹,XX名演员为奥运而歌,让世界瞩目,音乐的魅力之大,打响之歌,让世人明白这悠久的文明历史。
《史 记》是一部历史词典。里面的内容太丰富,读一读只能了解它的大意对于我来说,以后要读上几遍或几十遍,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
史,而读了后记,更是对作者司马迁的佩服,司马迁身陷监狱,还在研究历史,出狱后继续编写史记,直到五十岁,才基本编成,可见他的敬业精神。
《史 记》的前言中是这样评价司马迁《史记》的,“司马迁《史记》有史鉴的明智,诗歌的颖慧,数学的精神,博物的深沉,伦理的庄重,逻辑与修辞的善变”。做为一个初中生的
我,平时喜欢读小说,欣赏散文,但自从初读了司马迁《史记》,让我又一次感受,我们读一些古书,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那也是受益匪浅啊
史记读书笔记14今天,我和我的表哥一起去了图书城,买了一本《史记故事·青少版》,非常好看,它讲了从五帝开始,一直到刘邦成立汉朝的几千年历史,让我读得不仅入了迷。
《史记故事·青少版》取的是史记原版里的精华,从中我看到了司马迁为写《史记》呕心沥血,这不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吗?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谨承家学 ,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让我读通了旧社会的黑暗,这不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持他吗?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就事业的人都是这样,看来,“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呀!我们现在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也向司马迁一样呕心沥血,写一部鸿篇巨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这本书让我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让我们将来把不正之风彻底根除,让社会更加和谐、干净,让我们把坏风气赶走,净化我们的社会!我们是小学生,学习是为了祖国的将来更加繁荣富强!这本书给予我们的是一股力量,让我们将来出一部比《史记》还好的鸿篇巨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努力,多读书,让中国的将来更加繁荣富强!
史记读书笔记15对于《史记》,鲁迅曾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在暑期读完“史记二十篇”后,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看这二十篇文章的题目,很容易就发现题目是由人名与“本纪”或“世家”或“列传”组成。其实上述的“本纪”“世家”“列传”,还有“表”“书”都是体例,表示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此一来,通过题目,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商君列传》,“列传”是记述帝王诸侯以外的人的生平事迹,所以这篇文章是关于商鞅的生平的。能在阅读文章前把握文章的大方向,对我们阅读《史记》犹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悟出道理。
阅读《史记》,就仿佛进行一次时空的穿梭,回到几千年前体验一趟历史之旅。司马迁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同时,司马迁也是不偏不倚的。正所谓“人无完人”,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帝皇将相也好、千古英雄也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西楚霸王项羽,虽然他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场,但司马迁也注意到他所拥有的不可多得的军事才能。作者的笔墨恰到好处,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也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理智,没有因融入个人情感而添油加醋。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于我的眼前再现,牵动着我的思绪与情感,或因一丝失误而唏嘘感叹,又或因取得成功而兴奋不已。正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每一位人物客观的描述,对每一件历史事件详尽的记载,使得包括我在内的广大读者在阅读《史记》时,能得到更加深刻的感受:学习人物的优点,领略成功的秘诀;也要以过去的失败为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完这《史记》二十篇后,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确实是受益匪浅啊。
为了能向世人呈现《史记》这部千古名作,作者司马迁付出的心血,除了他自己,我们都不得而知。据说《史记》的内容有一半是司马迁在狱中编写完成的。我能想象监狱中的环境十分艰辛,而他所受的刑罚也肯定不轻,但回头看看纸上的文字,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还有许多名句、四字词今人仍在沿用。若不是事先知道,谁又能想到这如此大的反差是真实存在的呢?顿时,我对司马迁肃然起敬,对他的心血结晶――《史记》用了另一番感受:不仅是一部历史巨作,也是一部不知融聚多少血汗的典籍。
《史记》的语言、内容、立意都是其成就所在。但我相信,其成就绝不仅限于此,也许我们每读一次,又会发现《史记》的另一过人之处,抑或是得到另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