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更新时间:2024-02-25 11:32:12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

槐乡五月围绕“美”来展开——槐乡的景美,槐乡的饭美,槐乡的人美。槐乡八月围绕“劳动”展开,槐乡孩子的劳动是采收槐米。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

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在课堂调控上,对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等仍有欠缺。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

本学期的第四课《槐乡的孩子》是一篇自读课文,文字生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意境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上课一开始,我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

课中,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目的之二,是学习怎样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图文并茂,讲读结合。

在读到“八月,天多热。”这句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想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自己在最炎热的时候的感受。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最精彩的环节是,读了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这节课我觉得上的很轻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如我一样的感觉。《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之五》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

教学时,我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在整体上对第一自然段有一个把握。在他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句子来细细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这些特点。通过“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过“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在品读槐花的过程中,我适时出示槐花图片让已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同时伴之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品读过程,我注意到了几个重点字词的把握,例如三个表示香味的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以及“浸”这个字,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进行推敲,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槐花的美。

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达对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同时在教学中也抓住了一些关键字词,如“飘”这个字,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因此我在教学时故意设疑,提出把“飘”字换别的字,如“跑”、“走”等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字。学生在教师的置疑下,透过这个字眼,感悟到了槐乡小姑娘轻快,轻盈的心情。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做到既要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文学完后,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自我感觉也轻松愉快,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讲清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时,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学习步骤供学生参考: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在具体的研读课文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比如: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 ……此处隐藏9162个字……槐米落下来了。

女同学: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师:男女同学读得真好!你们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生1:我从爬到树上,落下来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从上下飞舞着感受到了快乐。

生3:我从像觅食的小鸭子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课文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非常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通过动作的实践体验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读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四人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这一环节看似普通,先由学生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四人小组的交流。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确实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活动3

四、小结归纳,掌握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五、联系实际,心灵敞亮

师:同学们,槐乡的孩子爱故乡、爱劳动。我们是城市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讨论。

生:(讨论)。

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生1:他们爱故乡,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深圳。

生2:他们爱劳动,我们也要爱劳动。

生3:他们削槐米不怕热和累,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更不怕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参加过哪些劳动,有什么感受?

生1:我在家里整理房间。爸爸妈妈夸奖我做得好,所以,我觉得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生2:我帮助生病的同学值日——擦窗户。我认识到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生3:我自己洗衣服,也感到快乐。

生4:我给家里人烧饭。

生5:……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孩子。快把自己劳动的经过或者劳动后的感受写下来。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生:(写作)。

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让我们来唱一首歌吧!

师生:齐唱《劳动最光荣》。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可促使他们从文本与生活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通过多次对比,我们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让学生畅谈劳动后的感受,懂得“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学生回答的效果和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本堂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引导、鼓励,通过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深入地读文本。“感人深者,莫先乎情。”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注意到学生的需要和渴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当作主体,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新时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裕,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怎样使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爱劳动,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呢?本课教学先通过自读课文,观看课件,认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再通过品读词句,来体会槐乡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最后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齐唱歌曲,得到情感升华。逐步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这一教学目标。这样设计非常合理。这堂课教师做到了少扶多放,突出重点、难点,围绕快乐进行讨论交流,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整堂课思路清晰,上得轻松愉快。

课中,老师准备槐花图片,意在让学生对槐米感兴趣的情况下,抱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第二段槐米的作用,并且结合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家来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查找资料的兴趣。准确理解重点词、句子,教师借助生动的课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作用,做到图文并茂,读解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视从整体入手,读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重视多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品味完重点句后指名读,师引读,齐读等。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上考虑多放手,自己去发现,最后得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最后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但有老师参与指导方法等,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老师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理念。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

第一单元的课文讲完了,在这四篇课文里,我最喜欢的是《金色的草地》和《槐乡的孩子》,前者是精读课文,我可以名正言顺来带学生好好地去品读。可是后者是略读课文,按要求是一课时的,“粗知文章大意”的粗教。但是,我可真的不舍得就这样囫囵吞枣就把这么好的文章放掉呀,所以我还是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按照powerpoint里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去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去思考。第二课时就是情感引导和品读好片断。我以惯用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你从槐乡孩子身上学到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文章读得更深切,我对学生说:“我们的课文就像一座座宝藏,等你们用脑袋去挖,有些同学粗心马虎的,读了一遍就走了,啥都没有挖到;有些孩子用心挖了一会,挖到黄金了,就以为没有了,高高兴兴地走了;其实下面还藏着更多的宝石和无价之宝呢……下面看看谁从课文中挖到最多的宝藏!”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从文章字词句中读懂了很多出乎我意料的东西:从槐乡孩子身上,他们学到了要爱劳动(最表层的意思),要自主──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用劳动换快乐──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懂合作──男孩子爬树削槐米,女孩子捡槐米;爱学习──通过劳动赚到钱就可以读书,他们努力劳动,就是为了能读上书……

以前的我,曾经很大胆去尝试整个教材来用,但后来不知不觉又变得循规蹈矩了。“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我想这一点我不应该忘记了。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